在微博營銷杜子建看來,網絡語言適應潮流,有一種幽默和戲謔感,“網絡語言首先是一種對文字的變革,接下來會對文化的變革產生影響,代表著語言回到民間。”
網絡語言也有其快速消費的特性,去年還流行的“給力”“浮云”“神馬”如今已經被透支使用,而今年流行的體例包括“丹丹體”“私奔體”“咆哮體”等等。它們被運用到各種體例的傳播之中,不少商場、企業也以此為體裁,進行各種復制性寫作。對此杜子建認為,落地宣傳盡量不要用網絡語言,這會形成網絡語言的暴力游戲。“地面語言與網絡語言有天然的沖突,所面對的族群有所不同,同時對一些品牌來說,使用網絡語言與其氣質相沖突,不能為了趕潮流而肆意使用,重要的是,推廣需要獨特創意,網絡語言雖然幽默,但是互相模仿使用,并不能帶來理想的效果。”